王家大院——號稱三晉第一宅,靈石縣靜升村王家大院的王氏祖籍在瑯琊(今山東膠南),后西遷至山西太原。南宋初年,族人王實由太原南遷至靈石縣峪灘村。元皇慶二年(1313),王誠齋又率家族遷至靜升村。清初,族人王興旺開始經商,做小買賣,至第十四世王謙受、王謙和、王正居等,資本見厚,店鋪增多,逐步成為豪商巨賈。到清中葉,王家便由原來的平民百姓發展成為居官、經商、事農綜合型的名門望族。王家大院包括東大院、西大院和孝義祠,總面積34650平方米。
大院選址于北傍高坡,南望開闊,高出平地約八九米的臺地上。開放的兩處,西稱紅門堡,建于乾隆年間;東稱高家崖堡,建于嘉慶初年。東堡院有院落26個,東中西并列為六路。中間的三路院落為主院,西邊的兩路為書院和花園,東邊的一路為廚院;西堡院共有院落28個,中間有一主干道,貫穿著三條橫巷,與東堡院用一石橋相連,東西對峙,氣勢震人心目。如若再加上修復完好的王氏宗祠,那么,王家大院現對游人開放的總面積已達31956平方米。假若不到王家大院走一走,看一看,確實很難讓人置信,在這塊黃土高坡上,怎么會建有這樣一座可與皇宮一比氣宇的大院?
王家大院與其說是一組民居建筑群,不如說是一座建筑藝術博物館。它的建筑技術、裝飾技藝、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脫俗,別具一格。院內外,屋上下,房表里,隨處可見精雕細刻的建筑藝術品。這些藝術品從屋檐、斗拱、照壁、吻獸到礎石、神龕、石鼓、門窗,造型逼真,構思奇特,精雕細刻,匠心獨具,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偉氣勢,又具有南國建筑的秀雅風格。這里的建筑群將木雕、磚雕、石雕陳于一院,繪畫、書法、詩文熔為一爐,人物、禽獸、花木匯成一體,姿態紛呈,各具特色,稱得上北方地區民居建筑藝苑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稱“三晉第一宅”,入選《中國民族建筑集?漢?北方民居》一書,我省僅此一例。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繼承了中國西周時形成的前堂后寢的庭院風格,既提供了對外交往的足夠空間,又滿足了內在私密氛圍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貴賤有等,上下長幼有序,內外男女有別,且起居功能一應俱全,充分體現了官宦門第的威嚴和宗法禮制的規整。
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間,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為三進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兩旁的繡樓外,又都有各自的廚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書院、花院、長工院、圍院。周邊堡墻緊圍,四門擇地而設。大小院落既珠聯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門多達65道,又獨立成章。
紅門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從低到高分四層院落排列,左右對稱,中間一條主干道,形成一個很規整的“王”字造型。同時隱含“龍”的造型。堡內88座院落各具特色,無一雷同。
王家大院的建筑,有著 “貴精而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漫”的特征。且凝結著自然質樸、清新典雅、明麗簡潔的鄉土氣息。
王家大院在綿山和平遙古城之間,距離太原市150公里,有機會來山西盡可以看看這個建筑博物館般的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