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聲名赫赫的五爺廟是以前萬佛閣的別名,廟內坐北是重檐歇山頂建筑的五爺殿,殿內供奉的是廣濟龍王五爺,因為五爺是五臺山名氣最大,影響最深遠的神明,故名 “五爺廟”。該寺占地面積是2040平方米,現在寺院南北向的中軸線上從后往前風別有文殊殿、五龍王殿和一座戲臺,坐東向西是萬佛閣。下層文殊殿,上層地藏殿。
據史科記載,五爺廟主殿萬佛閣最初建于明代萬歷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建筑年代最早也是屬于以前主殿的建筑是背東的萬佛閣文殊殿,文殊殿建筑結構為上下兩層的三檐四出廊,呈歇山頂,內供一萬尊3寸高泥塑貼金的小佛像,因名萬佛閣。
東大殿上層供地藏王菩薩與閔公父子,左右兩側各分列5座閻王塑像, 他們是“十殿閻王”,構成“十殿閻王朝地藏”的格局,周邊小佛龕內供有5000小佛。下層供奉明代塑制的脫紗像文殊、普賢、觀音三大士造像,佛像造型生動、色彩逼真。周圍小佛龕同2層一樣供有5000尊小佛,上下兩層10000尊小佛構成了萬佛閣的盛況,現在我們看到的萬佛閣文殊殿的佛像是由廟德庵遷移至此。
一般佛教寺院是不會供奉龍王的,而五臺山為什么修龍王殿呢?很久以前,五臺山并不是清涼勝境,而是酷熱難熬,也不叫五臺山,而五峰高峻稱為五峰山,當地百姓深受其苦便求到在當地傳法的文殊菩薩門下,大智文殊菩薩為了替黎明百姓排憂解難,化身成出家人深入東海龍宮,從東海老龍王那里巧妙地借來龍宮寶石--歇龍石,安置在西臺腳下的清涼谷,從此以后五臺山氣候變得涼爽宜人,風調雨順,成為夏季涼爽的避暑勝地,歇龍石也被人們稱之為--清涼寶石,一直到近還在鎮守著五臺山,文殊菩薩曾經在清涼石上坐床講經,說以也稱為“文殊說法床”。
而這清涼寶石原本是龍王的五個兒子播云布雨回來驅暑歇涼之寶物,當他們外出回來,聽說歇涼寶石被五峰山的和尚帶到五臺山后,便尾隨而來大鬧五臺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劍的山峰削成五座平臺,要討回清涼石。現在五個臺頂上還有一些“龍翻石”。
文殊菩薩發現這些小龍在五臺山作亂后,施展法力,很快降服了五條兇猛的小龍。由于老龍王代子求情,五龍也認錯,文殊菩薩就安排他們兄弟五龍,分別住在五臺山五座臺頂護持。五龍王被安排在海拔最高、氣候最惡劣的北臺頂,專管五臺山的耕云播雨。人們感激他為五臺山地區造福,就在北臺頂為他建造了廟宇。現在北臺頂五爺殿內還有通往龍宮的龍眼。。。。。
五龍王最早住在北臺頂,北臺頂有廣濟龍王殿。殿內供有黑臉五爺,大殿正中有一口直通東海的海眼、龍眼,龍王就是從海洋里出來的。海眼上有蓋子,并用紅布遮蓋。北臺頂算是廣濟龍王的老住宅。從北臺頂下來有東莊村,東莊村的五爺廟是五爺第二處宅子,稱五爺故里。
康熙年間,康熙極力想去北臺頂朝拜,五爺數次顯靈阻撓康熙皇帝朝拜臺頂,五爺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鞭打責罰,因而五爺托夢給康熙皇帝,承諾護佑康熙皇帝順利朝拜北臺,并說人們去北臺祭拜他太辛苦,他不忍他的信徒太過勞累,希望康熙皇帝下旨把北臺五爺請到香火旺盛的臺懷鎮廟群,給予領地。康熙皇帝因順利朝臺也就龍顏大悅,把五爺安置到了清朝五臺山行宮背后的萬佛閣,萬佛閣內的殿右空地就成為了五爺殿的選址,并在康熙年間修建了重檐歇山頂帶抱廈的五爺殿,五爺殿落成在地勢平緩,人來人往的萬佛閣,既方便了康熙帝也方便了本地人的求雨朝拜。
五爺廟的五龍王殿創建于清朝,原來是卷棚頂,1917年重建時改為單檐歇山頂,四出廊,五脊六獸,正脊置銅寶剎,前有抱廈過亭,雕梁畫棟,絢麗多彩。殿內除了供金臉龍王老五外,在他背后也左右排列了大爺、二爺、龍母、三爺、四爺、雨師的塑像。
民間傳說,龍王弟兄5人,老大是藍臉,老二是白臉,老三是紅臉,老四是黃臉,五爺本來是黑臉,但文殊菩薩為了廣濟眾生,化成了五龍王,所以黑臉變成了金臉。
我們現在五爺殿看到的五爺形象,是黑臉黑須,怒目圓睜,端坐龍椅,“身披龍袍,頭戴皇冠,鑾駕分列兩側,八面威風”的形象。龍母、雨師、四位兄長分列五爺背后。
究其歷史,還要從康熙帝說起。。康熙皇帝由北京到山西五臺山的朝拜路徑,一般都是由京城坐八抬大轎,前后儀仗、御林侍衛護駕,隨員眾多,經涿州、保定府、輾轉一月有余,方能抵達五臺山。康熙第三次來五臺山,行至今天的石嘴鄉射虎川村時,看到寺廟莊嚴,香火旺盛,不禁聯想到大清王朝的興旺鼎盛,心里甚是高興,他與隨臣侍從談笑風生,很是愜意。突然間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呼嘯獅吼,恐怖異常,眾護衛環衛康熙大轎四周,無奈不分路徑,始終無法前行。
康熙乃至眾侍衛正自恐懼焦慮,忽聞有一黑臉人搶前跪地高呼,“我主莫驚,我乃萬佛閣五爺,前來為我主護駕”手持燈籠照亮四周,為康熙帝一行領路至了行宮疏忽不見。
抵達行宮后,康熙帝行宮內接受宴樂,休整一天,次日晨起,康熙帝在五臺山僧會長陪侍下,到行宮四周拜佛遛彎,進了五爺廟大殿,發現五爺殿的黑臉五爺大吃一驚,環顧左右問道,這五爺不正是昨天為自己護駕的黑臉人嗎?
康熙帝頓悟,原來是五爺感念自己為它在萬佛閣建了五爺殿,前來顯圣救駕。清世祖愛新覺羅玄燁至此對五爺是更加寵愛有加。在現今五爺廟前的瞬間廣場空地原址上的行宮內,康熙皇帝親自為五爺殿題寫賜額“龍參”,既是寓意真龍(康熙)參見過五爺,而五爺也給康熙接過駕,可謂是參見真龍。龍參二字的小匾就掛在五爺殿前,現在大家都能看到。同時康熙帝賜給五爺半副鑾駕,并把自己的皇冠戴五爺頭上,龍袍披在五爺身上,給予了五龍王爺極高的禮遇。五爺也因康熙帝的推崇和人們的流傳,更加顯赫靈驗,后來人們求學、求子、求官求財、求姻緣、求醫病都在五爺廟許愿。并且流傳有有許多靈驗的事例。平民百姓可以在這里為自己祈福,帝王將相可為一方百姓祈求福祉。
而五爺喜好香火的特點也廣為世人所知,后來人們在五爺廟許愿或還愿時也多以香供養、燈供養、牌匾龍袍敬獻五爺。近些年,旅游發展導致五臺山游客眾多,許愿還愿人們敬獻的龍袍多到香爐中燒不過來,影響了五臺山大氣質量,2019年因環保政策敬龍袍禮儀停了下來。現在的五爺廟只接受高質量、環保的小盒檀香、水沉香、以及大小專供、水果、哈達、高度白酒、敬五爺愿戲作為專門五爺供品,其他路邊小攤的化學制品雜香一律不準帶入寺廟,塑料制品或易燃的蠟也不能入寺。
大家可能也許知道,龍生九子,五子為狻猊(suan ni)狻猊屬于神獸,首像獅子,人爪,不好動,好香蠟煙火,常常被人們雕于香爐腿等部位,好更多地享受人們敬獻的香蠟煙火。而文殊菩薩的專屬坐騎就是狻猊,因而人們知道五爺既是狻猊化生,又是文殊菩薩的坐騎護法,人們也就把五爺看成了文殊菩薩慈悲眾生的親民顯現及化身,(文殊菩薩或釋迦摩尼并不是求的對象,而是發現或闡述因果的導師)因狻猊也就是五爺極喜香火,歷代本地人都會不定時的給五爺供香紙,五爺也護佑著臺懷鎮這一方百姓風調雨順,家家歡樂。人們無論求子、求學、求財、求官、求姻緣,五爺都是最值得信賴最神靈顯赫的菩薩化身。游客香客更是把五爺看成五臺山所有諸佛菩薩精神的集中體現,上香火、許愿望都集中在五爺廟。
五爺也是五臺山最嫉惡如仇、性情暴烈的神靈,對于不敬菩薩、入寺粘帶葷腥、不忌煙酒、出言不遜的,會很快有現時惡報。曾有很多在五爺廟內出現臉色鐵青、嘴唇發紫、神志不清的癥狀都為五爺現報。拜五爺需要清凈身口意,并香蠟果品敬獻,則心想事成。
五爺廟戲臺坐落在五龍王殿的對面,是五臺山地區唯一一座像樣的戲臺。傳說佛家是不貪圖人世間的歡樂,不看戲的,后來文殊菩薩為了度化眾生,化作五龍王,人們就修建了五龍王殿來供奉他,由于五龍王神靈顯赫,人們就專門修建戲臺,唱給五爺聽。其實修建戲臺也是為了蕓蕓眾生。
隨著廣濟五龍王五爺文化的廣泛傳播,五爺最重要的日子是農歷五月十三,一年一度的五月圣誕日,五爺的忠實粉絲--各地居士會從全國各地涌到五臺山,給五爺賀壽,慶生日,鮮花、水果、蛋糕,各種供養充實五爺廟的所有地方。五月十三也是人們許愿最靈應的日子,五臺山旅行會進入一個鼎盛的旅游高峰。
游客前往五爺廟如何許愿還愿應?有什么注意事項和禁忌?
1. 許愿一般是凈身沐浴后,清心寡欲,早晨空腹更勿進食葷腥。
2.到達五爺廟后
據民間說:有一年夏天,全國熱浪來襲,人們都到五臺山來避暑,白天人們可以有山玩水,不亦可乎,但到了晚上,無事可做,難免會有些煩悶。五爺為了使大家快樂起來,親自去外面組織戲班前來唱戲。有一天,繁峙縣的班主到外佛閣找到主持和他商量唱戲的事宜。主持卻說:“出家人不貪圖歡樂,商量什么唱戲的事情啊?”班主立刻拿出前幾天這里的一個老和尚與他簽寫的唱戲合同,上面還蓋著寺院里的章。主持看后甚為詫異:萬佛閣幾個僧人除了我年紀大點之外,其他的都是一些青年和尚,最近他們也沒有離開寺廟,再說他們也沒有與人簽合同的權利啊。說道這里又問班主:“此人長什么模樣?”版主在寺院到處尋覓,當他來到五龍王殿看見五爺的時候,便對住持說:“寫合同的老和尚就是他。”這時有人發現五爺袖袍里也有一份合同,和班主的那份一模一樣。住持心領神會,隨即在五龍王殿對面搭建戲臺,按合同六月份期間戲臺來此唱一個月的戲。后來附近村民都說這是豐富人們生活文化生活的好方法,并共同清出資人來唱戲,相沿至今。但是五爺廟戲樓近幾年暫停唱愿戲,五爺愿戲都在寺外其他地方進行。
有善男信女虔心在極為喜好香火的五龍王爺前供燈,上香,供果品,供凈水和鮮花。當按照實際情況,五種全供、供一種和幾種,不方便準備貢品,布施功德替代都是可以的。
3.燈、香、果盤、凈水、鮮花均以1,3,5,7,9單數為宜,因佛教以奇數為尊。
4.擺供完畢后跪于佛前,首先懺悔自己現世與往世的過失,然后默想說出自己的心愿,請佛菩薩予以加持成全,最后把自己所求事項及供養功德回向給所有有同樣需求的人。
5.文殊菩薩、五爺前許愿同時,要把實現后如何報答佛菩薩也默想或說出! (文殊菩薩或五爺前許愿時的心念說辭例如:弟子xxx,誠心設供跪求文殊菩薩,以往不明佛法,言行多有失察之處,愿菩薩慈悲諒解,滿我xxxxx心愿,并讓所有有情眾生都得同樣善果,后定供奉xxxxx,以供養三寶)
6.特殊情況不能親自來五臺山的信士或家人也可以聯系我們代辦許愿或供燈、還愿事宜。
7.許愿結束后,許愿者自己或家人應勤修善法,并助念文殊菩薩開智慧真言:嗡 阿 惹 巴 扎 那 的 開啟智慧,祛除迷惘,廣種福田,得大福報。
五爺的出現,是大智文殊菩薩悲憫眾生的慈悲示現,只有化身為是與龍天護法的龍王五爺才能更方便救度人們的諸苦。佛菩薩是無量劫修煉,智慧通達無礙,廣布善法的覺者、智者,他們教導給我們破除貪瞋癡,勤修戒定慧,方能抵達解脫六道輪回的彼岸。也就是佛不是只讓我們拜和求,而是讓我們學習修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為佛法。福報是每個人自行播種的,是善行的積累,而不似找菩薩求來的。五爺菩薩作為護法的身份,不同于佛菩薩,是佛菩薩和眾生之間的媒介,更是屬于護法神,受信眾供養、受信眾祈求則會慈悲加庇,滿眾生所愿。
五臺山是佛地,也是福地。在佛菩薩前求福,菩薩一般會給人善巧方便,給予祈求者滿愿,給祈求者信佛和行善的信心。但是作為祈求者,不能永遠停留在祈求上,切記,依賴祈求得福不能長久。福是修的,不是一直求得。要廣行善舉、大興布施,福田深厚,方得子嗣興旺、學業大成、事業興盛、財源恒通、姻緣隨心,也就是功德箱寫的四個字“廣種福田”,福報自然來!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五臺山旅游拜佛咨詢平臺,五臺山酒店、導游、門票、包車、旅游線路、學習旅行唾手可得。也可撥打神舟旅行社咨詢電話0350-6543333,微信1380344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