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由于從小受到太祖、太宗崇佛敬僧的影響,十分喜歡接近僧人,并拜行森和尚為師,常于皇宮御殿,談禪奏對,對佛法禪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孝莊皇太后為了使大清早得龍嗣,在順治13歲那年,就給他娶了一位年輕貌美、知書識禮的皇妃。但順治年少,不諳情事并不與這位皇妃親近。
時光荏苒,順治漸漸長大。一天早上,順治與皇族成員都到太后宮中為皇太后請安。順治忽然發現一位天生麗質、才貌非凡的王妃。經打聽內侍,方知這位王妃是滿州內大臣鄂碩之女,順治皇帝的弟弟襄親王的妻子董鄂氏。順治愛心萌動,經常邀請董鄂氏詠詩作畫,撫琴對弈,其間言語親近,眉目傳情,二人墮入愛河,不能自拔。
順治皇帝的弟弟聽到妻子的緋聞,明知斗不過貴為天子的哥哥,悒郁成疾,痛苦難熬,不久輕生自殺。順治遂下旨納董鄂氏為妃,又晉封貴妃,二人情投意合,你恩我愛,纏綿繾綣。第二年就生下一位小皇子,給皇帝、皇妃增添了無限的天倫之樂。不幸的是,這位小皇子命運不濟,第二年就染病夭折了。董鄂妃思子心痛,整日少言寡語,精神恍惚,不久也染病患疾,撒手人寰歸天了。順治皇帝連失皇子愛妃,受到沉重的打擊,悲痛萬分,尋死覓活,要追隨愛妃而去。只是宮人內侍晝夜相伴,才沒能自殺。但他卻深悟了人生無常的道理。遂詔行森進宮,為他宣講佛法,以排遣心中的痛苦。他自愿為佛弟子,請行森為他起法名“行癡”,號“癡道人”。對于佛法的鉆研,使他進一步看破了紅塵,再加連年戰爭和宮廷爭權奪利的斗爭,使他飽嘗了恐、惱、悲、狂等煩惱之苦,他感到當皇帝真不如當和尚安閑、自在。他想效法釋迦牟尼舍棄太子身份離棄皇宮,逃往靈鷲山修禪為佛,逐漸堅定了出家的念頭。他先后派行森、阿王老藏前去五臺山,為其選擇道場,最后選擇了菩薩頂。孝莊皇太后聽說順治皇帝要出家當和尚,怒氣填胸,要他以國家社稷江山為重,打消出家的念頭。可是順治鐵了心腸,再不戀紅塵,他親手把自己的頭發剪去,在一個更深人靜的夜晚,偷偷逃出皇宮,去了五臺山,遁入空門,當了和尚,從此這個定都北京的清圣祖開始了青燈黃絹的僧侶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