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事是寺院道場重要行事之一。在所舉辦的法事當中,有的是自我懺悔的方式,如懺摩;有的是經大眾附議通過者,如布薩;有的是對大眾宣說佛法,如升座說法;也有祈福祝禱超度亡者等。略述數條于下:
一、 普佛法會
普佛也成為一種祝愿、薦亡回向的儀軌。普佛可以分為延生普佛和往生普佛。延生普佛是祝愿施主福壽康寧、離諸災厄。往生普佛則是超度亡靈、回向凈土。延生普佛一般隨早課或者上午做。往生普佛下午做, 可獨做也可隨晚殿。其儀軌參考早晚功課。作為祈福者可以主要選擇這兩種形式的普佛法事,為自己和家人遣除業障,祈求安康!
二、供齋上供法會
供齋,又名供僧法會。施主布施財物于寺中,上供十方諸佛,中奉諸圣賢,下及三途六道一切有情。受此供養者,以誦經禮佛回向護法龍天,使功德主增福增慧、廣結佛緣,所愿皆成。佛經中說供僧功德:《增一阿含經》卷一云: 能施眾僧者,獲福不可預計。《佛說布施經》云:供養三寶可得五種利益: 1.身相端莊。 2.氣力增盛。3.壽命延長。 4.快樂安穩。 5.成就辯才。供僧的功德,便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大功德。僧寶是一切世間供養、布施,修福的無上福田。 唐道宣律師,持戒嚴謹,感天人送食。有一天律師問天神:“人間作何功德最大?”天神敬答:“齋僧功德最大!”;近代禪門宗匠虛云老和尚亦云:“佛、法二寶,賴僧寶扶持,若無僧寶,佛法二寶無人流布,善根無處培植,因此齋僧功德最大。
三、誦經法會
佛事之一。有金剛經、地藏經、法華經、藥師經、報恩經、華嚴經等等經典。
佛教經典是由佛親口所說,誦經就是代佛說法。佛教徒為何要把某一部經,誦到爛熟之后,還要在佛像之前一遍又一遍地誦呢?這有兩層理由一是把佛經當作一面監察我們心行標準的鏡子:凡夫難保自己不犯錯,有時犯了錯,尚不能知錯改錯,但當面對佛像,口誦佛經之時,就同聽到佛在親口說法來教誡我們一樣,使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策勵修行。二是已經犯的過錯,趕快改正;尚未犯的過錯,決心不犯;已經修的善功,努力增加;尚未修的善功,立志去修。佛法的主要對象是人,除人之外,六道眾生也能信受佛法。
所以,雖在無人之處,或在無人聽懂所誦的經義之處,只要有人誦經,就有天、神、鬼、畜,來聽我們誦經。天、神、鬼三類的眾生,以及部分的傍生,均有或大或小的神通,我們誦經之時,只要專誠,即能感應它們來聽經。誦經佛事時你的誠意初動,所做之人已然得到信息,必定會如期前往聽經;縱然在從未聽過一句佛法,往生后聽經,也能依其善根通解信受。以誦經的功德回向給自己及家人或亡者,以期其獲得智慧、福德以及大自在。 誦經,除了幫助我們明理增慧,愉悅身心,讓我們洞徹宇宙人生的真相,破迷開悟,使我們業消智朗,生生世世向善外,其最終的的好處是:了脫生死,成就佛道。誦經是因,成佛是果!
四、焰口法會
焰口根據《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而舉行的一種佛事儀式。經中說:佛在迦毗羅城尼具律那僧伽藍,為諸比丘并諸菩薩說法。爾時阿難獨居閑靜處習定。至夜三更,有一餓鬼,名曰焰口。于阿難前說:“卻后三日汝命將盡,生餓鬼中。”阿難心大惶怖,疾至佛所,陳說此事,并乞開示。佛陀為說無量威德自在光明殊勝妙力陀羅尼,誦之即能免餓鬼苦,福壽增長。修此法時,于一切時,取一凈瓶,盛以凈水,置少飯?及諸餅食等,右手按瓶,誦陀羅尼七遍,然后稱多寶、妙色身、廣博身、離怖畏四如來名號,取于食器,瀉凈地上,以作布施。
這樣不僅可免餓鬼之苦,且能增長自身福壽以及已故亡者的功德。這一佛事儀式后來有種種變化,但要點總在給餓鬼施食與水。
五、中峰三時系念
三時系念是元朝的中峰國師所提倡的佛事。三時系念意是把佛事分成三段時間來共修。系念則意為用身、口、意來觀想阿彌陀佛經文里的道理,以及觀想極樂世界的清凈凈土。 在這過程里,不只用嘴念,而是要統用身口意專注觀想;嘴念心也念,在念佛時就專注觀佛,而念經文時就得觀想經文的道理。屬凈土法門,主要目的是藉著系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超薦亡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離業海,直證不退,圓滿無上菩提。
六、 蒙山施食法會
蒙山施食,旨在利濟孤魂。蒙山,位于今四川名山縣。宋時有不動上師,人稱甘露大師,居于四川蒙山,曾為普濟幽靈,集瑜伽焰口及密宗諸部,輯成蒙山施食,成為佛門必備課誦儀軌。及至近代,有興慈大師力倡蒙山施食,并加入六番開示,稱為大蒙山施食。蒙山施食就是期以大悲心,籍佛、法、僧的力量,使六道眾生都可以來這里聽經、聞法、懺悔,增長善根,共成佛道。
七、齋天法會
齋天又名供天,寺院每年的正月初九都會舉行齋天法會,善男信女也會早早地聚集在大殿等待參加齋天法會,以祈求新的一年全家幸福平安。也有齋主以供天祈福。佛教徒雖不歸依諸天,但應恭敬禮拜諸天,原因是諸天能歸命佛陀、護佑正法、積善行德。。諸天共有二十四天、三十三天不等。齋天是隋代天臺宗智者大師依《金光明經》制定《金光明仟法》時開始的。據《金光明經》載,諸天于金光明會上,一一于佛前發菩提心,并親承如來法敕,常祐護受持、讀誦、書寫金光明經者。因諸天秉持法王囑累,巡行人間,以慈心輔翼有德,獎善罰惡,于是世人營建供佛齋天法會,施設凈食,以供養十方三寶、護世諸天及其隨從。
八、放生法會
修行人以念佛為正行,以放生為助行,念佛為主,放生為從,如此修行,如順風之帆,順水之舟,用力少而成效多,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明末高僧憨山大師作《放生偈》云:人既愛其壽,生物愛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順佛令。放生免三災,放生離九橫。放生壽命長、放生官祿盛。放生子孫昌,放生家門慶。放生無憂惱,放生少疾病。放生解冤結,放生罪垢凈。放生觀音慈,放生普賢行。放生與殺生,果報明如鏡。放生又念佛,萬修萬人證。"正所謂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九、拜懺法會
拜懺就是懺悔,懺就是懺除我們過去所有的業障,悔就是悔改,未來更不再造諸多的業障。古來大德曾說‘念佛一聲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懺悔其實是我們至誠懇切地通過禮佛、念佛、稱念佛的名號,由佛菩薩的慈悲攝受,發露自己過現的罪業,達到懺悔的目的。如:《梁皇寶懺》、《金剛懺》、《八十八佛洪名寶懺》、《千佛洪名寶懺》等,眷屬延僧禮懺,家人亦當齋戒精誠,始能有感,倘能親自禮懺,功德更形殊勝。誦經拜懺乃在消除亡靈業障,超薦其往生極樂。
十、佛七法會
設立道場以七天為一周期做佛事,若念阿彌陀佛,則稱念佛七,若念觀世音菩薩,則稱觀音七,若禪坐,則稱禪七,此外還有楞嚴七、大悲七等等說法,可以統稱佛七。
十一、水陸法會
水陸法會,全稱“法界圣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略稱為“水陸會”,是漢傳佛教的一種修持法,也是漢傳佛教中最盛大且隆重的法會。
法界:指諸佛與眾生本性平等,理常一致,通稱法界。
他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