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母洞又稱千佛洞,它是一個石灰巖洞,坐落在山西省南臺東南支脈接近山頂的地方。一座屏障似的山崖,在接近山頂處有一段巖壁,有一石洞天然而生,因洞建寺,寺以洞名。從五臺山臺懷鎮寺廟中心群沿公路南下二十里處,轉向西入溝登山路五里,即到佛母洞。
按佛經,釋迦牟尼是賢劫千佛之一,千佛洞主供奉釋迦牟尼佛。佛母,是指釋迦牟尼的生身之母,叫摩耶夫人。五臺山佛母洞靈跡,與佛教經典所載佛誕生情形十分吻合。洞腔顯示為人體母腹,右側乳白色脊椎骨、肋骨形樣石色,說明洞口恰好處于右肋部位。這與佛教故事中的菩薩乘白象從右肋下入胎,太子從右肋下誕生完全巧合??梢哉f,佛母洞在中外佛教靈跡中是獨一無二的。
據《清涼山志》載:“嘉靖末,道方者,夜游至此,見神燈萬點,既出旋入。方隨入,見玉佛像,森列其中,穹窿深迥,進里許,飄然聞波濤,悚怖不能出。念觀音名,愿造像,忽見一燈,尋光得出,乃造石佛于洞口。”后人又因石洞、石佛建殿堂,取名叫千佛洞,又名佛母洞?,F存四尊明代石雕佛像,成為該寺起源和延續的佐證。
千佛洞之洞,分外洞和內洞,大洞套著小洞,外洞大而明,外洞闊大,洞口敞開,高約三米,寬兩米多,進深幽暗,由外而里漸漸收縮,在盡頭的洞壁有一小口通入內洞。內洞小而幽,中間有一個扁圓形孔穴相通。內洞的構造非常奇特,洞口距地面半米左右,扁圓狹窄,呈彎曲管狀,斜向上延伸一米左右,即進入葫蘆形狀的洞腔。這個扁圓石孔剛好能容一人爬鉆而入,洞腔里可容納五六人。
內洞的洞壁上,山巖經水溶化,產生許多乳石及石筍,洞壁石色班駁,夾有各種色質,形狀凸凹,猶如人體心肝五臟,洞形又呈葫蘆形狀,特別是洞腔右側乳白色條紋,和人體脊椎骨、肋骨一樣形象逼真。正因為內洞天巧成,示現為人體腹內形狀,佛家中稱進入小洞就是“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復出小洞即為“佛母重生”,脫胎換骨,洗掉人生一切煩惱,獲得無上歡樂幸福。
佛母洞正在創建體現獨特佛教文化意蘊的佛國圣宇。將在環周的青山下建一座潔白挺拔的石牌樓,半山建一座木構彩繪建筑圓緣亭。已修成總長五百多級的石階路,此為五臺山最長的石階路,石階級級梯進,上達佛母洞,寺內將重修和新建佛母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法堂、僧寮、居士寮、寶塔等。
悲月法師,童真入道,于1990年在五臺山塔院寺受戒,曾到陜西臥龍寺及終南山一帶苦修禪定,一心辦道,爾后到南方各地參學,于四川省成都市昭覺寺佛學院求學清定上師座下,潛心研學佛法,修正要義,獲益頗深。1996年冬到五臺山佛母洞當任住持。1999年冬參加由中國佛教協會組織的中國佛教赴韓修行體驗團前往松廣寺等地互學佛教的修持和管理。悲月法師以歷代高僧大德為楷模,為五臺山佛母洞大增班若之光竭力盡智,弘揚佛教精神,莊嚴道場。
悲月法師于2002年10月在職參加中國人民大學宗教系佛學專業研究生班專修,2003年春任五臺山佛教協會副秘書長。2010年任山西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2012年1月份始任五臺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18年4月開始,佛母洞洞口封閉,只供居士洞外朝拜,佛法云境由心造,其實內洞外洞朝拜是一樣的!